桃園 AI 智慧交通系統在 A7
參考資料
- 三立新聞台:桃園首創 AI 智慧號控 智慧交通 減少等待
桃園的智慧交通計劃
讓科技擔任「交通指揮官」,為了避免交通尖峰時段塞車情形,運用 AI 影像車流辨識技術獲取現況車流壅塞情形,再結合 AI 深度強化學習演算方法產生之即時最佳化秒數,來調節號誌秒數,減少用路人等候時間,提升綠燈使用效率達成系統最佳化;此外「全方位行人安全 AI 防護網計畫」利用 AI 自動辨識正在穿越路口之行人,並即時以 資訊可變標誌 Changeable Message Sign,CMS 警示駕駛人,保障路上行人安全,降低肇事率近 60%。
為因應救護傷者危急時刻分秒必爭的情況,桃園以「救護一路通」爭取救援黃金秒數,利用救護車輛定位系統,當救護車進入重點路段的電子圍籬範圍就會立即觸發系統,在抵達路口前即時切換燈號延長綠燈時間,提前疏緩車流,大幅縮短通行時間,推行以來行駛時間大幅縮減,平均提升 8%急救成功率。
交通局 2024 年 2 月 1 日試辦於 709 與 710 路線,在捷運永寧站 4 號出口架設 CCTV 即時影像監視器,運用 AI 影像偵測候車人流,判斷站位的人流狀況及該站位乘客等待時間,當高於警戒值時以通訊軟體自動通知客運業者,依實際候車狀況機動調度車輛疏運,平均減少民眾 37.5%等候時間。
「2024 首爾智慧城市獎」揭曉,桃園市政府「以 AI 促進交通平權及行人安全計畫」獲頒「以人為本獎」銅獎殊榮,也是台灣唯一獲獎城市。由國際智慧城市組織與首爾市政府於 2022 年設立的「首爾智慧城市獎」,旨在形塑以人為本、包容弱勢的智慧城市願景。智慧城鄉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吳肇銘日前出席頒獎典禮,代表市府受頒「以人為本獎」銅獎。
此次在首爾獲獎的計劃是由交通局、警察局、養護工程處及智發會跨機關合作的專案,透過智慧桃園推動會整合各機關對於行人安全的政策措施,包括使用 AI 影像辨識技術的「行人穿越警示系統」、「微笑車輛速度偵測提醒系統」、「路口未禮讓行人科技執法」,以及以不同色溫明確區分辨識度的「路口雙色溫路燈計畫」,以提升桃園整體行人安全。
如上圖, 文化一路及華亞三路 的攝影裝置, 表示 AI 號誌控制已經佈建在 A7 重劃區內。 希望未來能看到 AI 智慧交通的應用落實在 A7 重劃區, 以上圖路口為例
- 使用 AI 做交通號誌秒數管控, 讓聯通華亞, 樂善, 郵政物流園區主要幹道文化一路能保持最佳的通行效率!
- 華亞三路來車左轉進入文化一路時能有 CMS 行人穿越警示, 保障被捷運橋柱遮擋穿越馬路中的行人。
- 發揮智慧科技執法, 包含路口未禮讓行人的舉發, 當有飆車族出現時及時通報警局, 行車時隨意都拉圾的車輛舉證。
道路中島有許多行車駕駛拋棄的拉圾。
- 應用 709,710 在永寧站的 AI 影像偵測候車人流,判斷站位的人流狀況及該站位乘客等待時間的功能, 在交通尖峰時期使用在 A7 603, 607 主要站點, 如文桃路樂安街 435 巷口站。 當高於警戒值時以通訊軟體自動通知客運業者,依實際候車狀況機動調度車輛疏運
AI 智慧交通管控技術
請參考 中央研究院資訊研究所所長 廖弘源的說明: